免費的大學生 搶低學歷藍領工作

 

2009-6-23

高職與大學生失業率表

高職畢業生失業率升高 超越大學生

〔記者洪素卿、胡清暉、林曉雲/台北報導〕五月份失業率再創新高,低學歷者失業率更是大幅升高,高達十七萬七千名的高職失業人口,成為失業族群最大宗。專家分析近幾個月失業的高中職就業人口,多數是中高齡、低技術性藍領勞工,顯示政府先前救失業錯誤政策的後遺症已然浮現。

「錯誤政策讓這些中高齡藍領失去就業機會!」桃園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毛振飛指出,因為大學生企業實習計畫等政策,讓這波金融海嘯中被資遣的中高齡藍領都找不到工作。他表示,免費的大學生,搶去了低技術性藍領工作,失業的中高齡藍領只好去領失業給付,領滿六個月,卻等不到回歸職場的機會,政府卻以為領失業給付的人變少,失業問題就不嚴重了。

高職校長︰學生失去實習 以後也沒工作

人力專家也直指,不論是立即上工或是公部門就業機會,都沒有真正把這些低技術性工作提供給競爭力低的中高齡藍領。由於很多高學歷者放下身段、爭取低技術性工作,也因此排擠到政府原本要救助的對象。結果是管理階層排擠白領,白領排擠藍領,層層往下壓縮。

台北市私立惇敘工商校長李繼來痛批,自從政府提供免費大專人力後,以往固定合作的企業紛紛表明已有實習人力,不願意再釋缺,例如汽車科學生以前每學期會有三十多人到業界實習,且由企業給付最低薪資,但這學期的實習機會只剩下個位數,還是苦苦哀求才換來的。

李繼來指出,政府補助的是短時間安置就業一年,一年後沒有補助,大專生也走掉,如此一來卻使原本可藉實習機會而終身就業的高職生因此失去機會,政府怎能只解決高學歷的失業狀況,就排擠到高職生的實習資源。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中低技術勞工一失業就轉業困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提升民間投資,但馬政府對這個部分並沒有多花心思。

勞委會職訓局長陳益民表示,除了持續觀察就業情況,對於特定需要救助的對象包括中高齡者等,也會提供必要協助。例如,六月份勞委會提供七千個公部門就業機會,就是專門針對特定對象的職缺。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中高齡被裁員 年暴增7成5

 

2009-06-23

中國時報【張舒婷/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22日公布5月份失業率5.82%,失業人數達63.3萬人,創歷史新高。而畢業季節即將來臨,失業問題恐再惡化。圖為一名民眾趴在就業服務站的資訊櫃台旁小憩。(黃世麒攝)

爸爸也來學裁縫▲北市勞工局職訓中心開辦「服裝製作班」,教室中還可見中高齡男性也來上課,學習一技之長。(黃世麒攝)

五月失業率和失業人數雙創新高,被裁員失業的中高齡勞工更較去年同月暴增七成多,成為社會最大隱憂。主計處最新數據指出,五月份失業率為五八二%,經季節性調整後為五八四%,失業人數六三三萬人;非志願性失業者人數多達三五四萬人。這些數字均創史上最高紀錄。

不僅如此,今年第一季的「薪」情也不甚理想。一到四月,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約四萬七千一百元,較去年同期銳減八五四%;經常性薪資也下滑三○四%至三萬五千四百多元。至於四月單月的經常性薪資三萬五千七百多元也比去年同月跌了二九三%,減幅都是歷年同期最大。

五月失業率五八二% 又創史上新高

主計處昨日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受畢業生進入職場影響,五月失業率高達五八二%,較四月上升○○六個百分點。經季調後為五八四%,較四月上升○○七個百分點,已連續攀升十四個月。兩者皆為民國六十七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新高紀錄。

另外,五月失業人數共六三三萬人,較四月增加八千人,其中第一次謀職未果者約三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則高達三五四萬人,不僅連續第九個月增加,九個月來合計增加二二三萬人,也是民國六十七年以來最高。

更令人憂心的是,五月份非自願性失業者中,中高齡(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共十四三萬人,與去年五月相比增多六二萬人,成長幅度勁揚逾七成五。一到五月的平均失業人口共六一八萬人,中高齡便占十三八萬,比去年同期飆高六四二一%,增幅是所有年齡層之冠。

失業人數和非志願性失業者 也創紀錄

主計處四局副局長黃建中強調,中高齡勞工多數是家庭經濟支柱,對整體社會影響甚鉅,此現象值得密切留意。

薪水部分,今年一至四月平均薪資、經常性薪資分別為四萬七一○七元、三萬五四八八元。加入物價因素後,一到四月的實質平均薪資、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比九十七年同期萎縮八四四%、二九三%,降幅都是民國六十九年調查以來最大。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救失業 排擠弱勢工讀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9.06.23 02:33 am

經濟不景氣,企業需求減縮,需要工讀機會的清寒學子處境更加艱困。勞委會的「工讀導航計畫」過去四年針對弱勢勞工子女提供暑期打工機會,今年弱勢家庭需求大增,導航計畫卻因受到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計畫」排擠而「胎死腹中」。

 

為搶救失業,教育部今年祭出「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計畫」,全額補助企業每人每月二萬二千元。由於參與勞委會「工讀導航計畫」的企業並無政府補助,企業實習計畫產生排擠,造成弱勢勞工子女工讀機會受損。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教育部每月二萬二千元全額補助企業用人的計畫簡直「荒謬」。「企業有政府免費補助用人,誰還想提供沒有補助的職缺?」

 

勞委會指出,原本勞委會、青輔會、教育部等都有大專青年工讀計畫,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周指示各部會工讀資源應統整,未來將統一以青輔會RICH職場體驗網統一整合相關計畫。

(本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政策有利富人 拉大貧富差距

 

中時電子報╱謝錦芳/特稿 2009-06-20 02:43

台灣過去十年來所得分配快速惡化的趨勢,實在令人驚恐;然而,這十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正是藍綠執政當局者長期忽視而種下的惡果。

 

這些年來不論哪一黨執政,都不願正視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其實,不論是財稅資料中心的綜所稅申報資料,或是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所呈現的只是冰山一角,這些數據嚴重低估台灣貧富差距的現實。

 

首先,個人綜合所得稅資料有五百多萬戶,雖然較為周全,不過主要仍以「課稅所得」為主。但是台灣的租稅制度存在許多不公平,例如資本利得免稅,海外所得亦免稅,這些富人的主要所得都不在報稅資料內。此外,真正的窮人也不必報稅,導致這項所得分配資料所呈現數據,嚴重低估貧富差距的現實面。

 

其次,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以抽樣訪問一萬三千多個樣本,除了調查方法上有其盲點,難以訪問到真正的富人與窮人;在問卷設計上,財產交易所得例如進出股市獲利、買賣房地產賺錢等大筆所得來源,並未列入,同樣也低估了貧富差距的真相。

 

為何十年來這個惡化的趨勢無法扭轉?究竟是哪些因素擴大了貧富差距,讓富者越富,窮人越窮?

 

綜合來說,有二大因素:其一是全球化與科技變遷所導致,其二是政策偏差導致租稅不公,擴大了所得分配的不均。

 

不過,依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的分析,其實,政治因素才是主因。批判共和黨一向不遺餘力的克魯曼認為,從政治與經濟改變的時間來看,帶頭改變的是政治,美國在一九八○年代才出現明顯的不平等升高,小布希主政期間推動多項有利富人的減稅,更導致經濟不平等情況日益惡化。

 

台灣過去十年來貧富差距惡化的現象,與執政當局接連推出多項有利於富人的減稅措施有極大關係。林萬億、曾巨威兩位學者分別從社福與財稅領域指出,近年馬政府因應金融海嘯所推出的許多減稅措施,主要受惠者也是富人,當然不利於租稅的所得重分配功能,甚至造成所得分配更加不均。

 

十年來,眼看著窮人愈窮,富人愈富,自我期許「苦民所苦」的馬政府,必須以具體作為來扭轉這個所得分配快速惡化的趨勢,別讓窮人再向下沉淪。

(本文轉載自:yam天空)

 

 

 

 

政策匆促上路 政府成失業幫凶

 

2009-6-23

記者洪素卿/特稿

凍結人事,現在連勞委會幫清寒學生服務的暑期工讀導航計畫也停擺,導致他們工作無著的原因,不只是景氣不佳,政府推出政策幫了倒忙,更成了落井下石的幫凶!幾項政策中,倉促上路的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媒合率雖低,影響卻無遠弗屆。

以工讀導航計畫來說,過去每年勞委會透過委辦單位勸說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提供短期工讀職缺讓弱勢家庭子女上工。每年媒合三、五百人上工,幫助數百個弱勢家庭。但今年教育部推出大專生企業實習計畫,企業配合政府政策,可有一年的免費大專勞工,比起來勞委會的道德勸說與頒獎表揚,顯得毫無吸引力,工讀計畫只好停擺。

青輔會針對高中職畢業生推出的青年職場計畫,提供每個月一萬元、為期三個月的補助,雖然沒有到停辦的地步,但也被大專生實習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畢竟有免費的大專生可以用,為何要用只補助三個月的高中高職生?也因此,近來拚命打廣告,一般人以為是要吸引青年參加職場體驗,其實是因為廠商參與意願低落,七千多個人還在等著媒合工作。

勞委會針對一般勞工推出的立即上工計畫,提供六個月、每個月一萬元的聘用補助,一樣比不過大專生企業實習計畫。最近幾個月在各地就服站立即上工職缺直直落。

最倒楣的還是這一波金融海嘯中失業的中高齡勞工,原本仰賴政府幫忙重回職場,雖然政府提供企業主每個月一萬、為期一年的聘用獎助,但沒想到因為大專生職場體驗計畫,職缺全都變成大專生優先。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雖然難擋,錯誤政策卻擴大對勞工傷害,難道沒有官員該出面負責嗎?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那聞窮人哭

 

(2009/06/23 00:09)

顏瑞田

詩人杜甫寫了一首「佳人」,裡面有句「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不知牽動多少男女情懷夢夕! 如果將這個曠古絕句,改成「但見富人笑,那聞窮人哭」,恐怕也會打動台灣許許多多弱勢族群的心聲。

 

當然,當官的,是無動於衷的,因為,他們是公務員,有固定收入,老百姓一定會繳稅給他們,因此,他們不怕失業,至於所謂的「政務官」,月領數十萬,也不擔心無法餬口。

 

有些更狠的,還會與商人勾結,貪污,A國家的錢,A老百姓繳交的稅款;因此,需要驚恐的,只有老百姓。

 

先來看看這項破歷史記錄的台灣貧富差距吧!根據統計,2007年,台灣金字塔頂端的5%高所得人口,與最末端的5%,所得差距高達62倍,創下台灣建國以來的最大差距幅度。

 

再看,主計處公佈的貧窮線下的資料,今年第一季被歸納為「窮人」的家庭,增加了一萬戶,累計總數達到九萬三千戶,這是窮到每個月只有9829元生活費的「窮人」,如果再把那些入不敷出,被房貸、車貸、信貸和卡債等,壓得喘不過氣的中產階級加入計算,戶數就不知凡幾?影響的人數恐怕就更驚悚了。

 

由這些結果也可顯示,台灣的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的機會是存在的,畢竟「人只有兩腳,錢有四隻腳」,用錢賺錢才快速;而低收入者,幾乎永遠無法翻身,更不幸的是,只要全球出現經濟和金融問題,弱勢者就更加痛苦。

 

而執政者在制定政策時,只會偏好有錢人,幫他們想到降低遺產稅,可是,即使調降一級所得稅率,也都要錙銖必較,害怕稅基流失。

 

經營企業的大老闆,企業發生財務困難,政府和銀行可以紓困,繼續給予金援;可是,老百姓一旦有了信用瑕疵,想要透過青年創業、微型創業、鳳凰創業等政府機制輔導,辦理貸款自行創業,門都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弱勢,不論是白領的勞工,藍領的勞工,或是務農階層,對於窮困的感受,愈來愈深刻,雖然大家都很阿Q,想要能夠像電影一樣「窮的只剩下錢」,偏偏這是電影,是娛樂大眾的,貧窮的,永遠是貧窮,難有翻身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NOWnew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nafly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